玩台的四日,原本打算赖有床上浑浑噩噩,但八点醒来,听得窗外寥寂,杜鹃似乎打了盹,便有些耐不住了,再则钱财都散出去了,千里而来睡大觉,实在划不来得。

走起,即使出得门来,也没着什么目的,和平西路、环河路、桂林路,以住处为中心,以见大路口右转,右转,右转的方式闲逛,其间听得M&C建议大稻埕,闲来无事走起吧。相较西门厅以及故宫里的什么白菜之类,更另我有兴趣。而且无意间经让我走到了剥皮寮附近,经见一斑,因一时风雨太大,便未多做停留。

大稻埕,源起于一八五几年前来避祸的留难者,而后在集合了众多漳泉械斗中败阵的下郊人,沿淡水河建屋经商,更因可以直通入海的漕运,逐渐兴旺起来。就地理位置而言,大稻埕对照今日的范围,盖指民权西路以南、忠孝西路以北、重庆北路以西、西临淡水河。该区地理位置位于台北城北方,经北门可进入城内,北方则有大龙峒。在台北历史上,大稻埕在清末接替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艋舺(今万华),成为台北最繁华的地方,台北三市街之一。直至日据期间,大稻埕在经济、社会及文化活动上,都有傲视全岛的惊人发展及成长。不仅商业活动频繁,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。

赶往大稻埕,暴雨之下台北的路况,像被狠狠挠了一通,满身上下,横竖血痕。迪化街,风雨未停,三三两两的药材店还开着门市,绝大多数都落了卷帘门,没得机会入内看个详细。撑伞在临街左右的屋檐下腾挪,只为把两边都看得仔细。路上遇到家饺子店,进去煎饺,蒸饺,水饺各来一份,如同前三天闹了饥荒一般,不过饺子到了台湾也就成了台湾的饺子,与北方的味道还是很大差别,清淡了很多。

吃饱继续逛街、淋雨、喝茶、淋雨、吃饭、再淋雨,半透是淋,全透也是淋,畅快便好,确认过背包能够初步防水之后,便撒开了欢,彻底被雨洗了一回。想想出门时如果装了洗衣液,路上就能顺道把衣服洗了。大雨伴着狂风,打的店家的遮雨衣哗啦啦作响,威势甚大。更做怪的是,风向无法确定,东西南北旋转挥洒搅拌,有伞也是摆设,无论你是瘦成刀片,还是壮成电杆,这般风雨面前,只能是渺小无力。

玩台三四日,毁于风雨,听着噼里啪啦的敲窗声,聊赖束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