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一件事情变成任务时,乐趣便会降低。写玩台也是如此,原本想要写成完整的玩台十三日。纠结了一下之后,想想还是不要刻意了,于是随性写点别的吧。休息两日之后,关于台湾,似乎依旧在眼前,又似乎从未谋面过。

日子过回平常,美丽岛只是夜晚的一场梦幻,醒后尤忆,久了便会消磨干净,从某些层面来想,她是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。这一切,有历史磨砺,也有地缘因素。当然游玩可以不必如此费心琢磨,但如果有兴趣深入了解台湾这方水土,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民。去之前可以看这两本书,Lonely Planet出版的《台湾》一本纯粹的旅游书,而另一本是廖忠信著的《我们台湾这些年》,写的是1977年之后整个台湾的世态变迁。都不是让人有负担的书,很容易读完。如果如此还是觉得麻烦,可以看看晓松奇谈关于台湾的部分,当然我不会完全认同晓松的所有所见所感,毕竟作为一位有名的公众人物,他所接触人与事,还是不够完全的市井。最后如果看视频也没有时间,那么走之前在你的手机中存上这几张专辑吧,罗大佑《之乎者也》,胡德夫《匆匆 新歌+精选》,林广财《百年排湾风华再现》,郭英男《生命之环》、《横跨黄色地球》,以及马修莲恩的《海角一乐园》、《倾听大地的声音》,这七张专辑便包含了台湾的性格成就,十六族原住民的历经与乐观多彩,还有秀美的海洋、溪流与山谷。

无论是水土还是这里的人民,想深入的体会,需要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,背上简单的背包,一支笔一个本子一台相机,剩下的交给双脚或者脚下的自行车吧。用双脚去感受这片土地的触感,用皮肤去承接阳光温度的热烈,用发丝去飘飞来自太平洋的风和雨丝,用眼晴和嘴巴去体味人群的和善与内敛,感同不如身受,这是我旅行心得。

因为历史的原因,台湾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外来移民,而这部分人又来自内陆的各个地区,在这片狭小土地上,为了平等融洽相处,彼此必须包容,即使这份包容来得并不容易,有过血泪有过牺牲,但大家还是终于懂得。因为地缘与政治的缘故,又形成了另外一种封闭的社会形态,而这种形态又造就了这里人民的自我、羞涩、内敛与别样的自尊心。这一切随处都有体现,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宫庙,各路神仙共处一室,共享一炉香火;路边一侧是传统的宗祠福地,另一侧便是西教的墓园;电视里的自娱自乐的综艺、本土剧以及各种花样的台湾之光,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陆剧英剧美剧日剧韩剧大片,政论中的绿蓝争斗以及红色的机遇与惶恐,等等等等。

台湾如同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,可爱而又可叹,你的未来会如何?我不知道,就像同样不知道我自己的未来会如何。

台湾!于我,你是胡德夫中的《美丽岛》”婆娑无边的太平洋,怀报着自由的土地。温暖的阳光照耀着,照耀着高山和田园。我们这里有勇敢的人民,荜路蓝缕以启山林,我们这里有无穷的生命,水牛、稻米、香蕉、玉兰花。“
台湾!于你,我是一位过客。让我成为一只鸟雀吧,因为这山林。让我成为一尾虾子吧,因为这谷溪。让我成为一片云吧,因为这太平洋的风。让我仅仅只是一位过客吧,因为我只想遥遥的守望你的平和与纯净。